首页资讯详情

2019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蛮荒之问——跨湖桥·河姆渡出土文物特展”观众调查报告

 

2019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蛮荒之问——跨湖桥·河姆渡出土文物特展”观众调查报告

 

博物馆的陈列展览根据其不同性质和任务基本上可以分为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其中基本陈列的内容、展品等都比较稳定,且具有完整的艺术形式构成和陈展体系,而临时展览一般小型多样,经常更换,展品的选择较为自由,其陈列内容和形式比较灵活。作为博物馆一项重要的业务活动,各个博物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实际,举办很多丰富多彩的临时展览经常举办临时展览,是活跃博物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既可以弥补基本陈列难以满足的观众需要的弱势,吸引更多的观众前来参观,也可以促进馆际之间的互助合作和交流经验

20191023日,由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联合主办河姆渡遗址博物馆和诸暨市博物馆协办蛮荒之问——跨湖桥·河姆渡出土文物集萃”在我馆开展,此次临时展览为期3个月,于1228日闭展。针对此次临展,我馆开展了一次有针对性小型观众调查,以初步了解来馆观众的基本情况及其参观行为,包括观众了解集萃展的信息渠道,对展览内容的解读程度,对博物馆今后临展的意见和建议等。通过这些基本调查,希望能对博物馆今后临展工作的开展与改进提供一些帮助。

此次观众调查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展览陈列部门对参观过临展的观众发放问卷,共随机发放问卷100张,收回有效问卷90张。以下,将从观众基本信息与观众参观内容两方面对问卷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

对观众的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6项内容,分别为性别、参观方式、年龄、居住地、职业以及教育程度。

1.性别

从观众性别构成看,当天男性观众占45%,女性观众占45%被调查观众性别比例十分平衡,据此推测观众性别比例总体也较为平衡。

2.年龄

我们根据问卷中填写的年龄,将观众年龄段的划分为四段,分别表示未成年0-18岁)、青年19-40岁)、中年41-65岁)以及老年66岁以上)。在观众年龄比例上,未成年占3%,青年所占比例高达42%,中年占41%,老年人比例极低,为16%。由于调查时间为工作日,所以未成年观众比例极低,中年与老年观众比例较高。但总结来说,青年人对博物馆的兴趣最高。

3.同行者及人数

我们调查了参观临展观众是否有同行者,并统计了同行者的人数与年龄(简单分为成人、儿童)。单独前来参观的观众占14%,而有同行者的观众占较大比例,为86%(其中,两人同行占27%,三人同行占26%,四人同行占10%,五人及以上同行占23%)。数据反映出,结伴而来的参观者占总人数比例远远超出单独前往的观众。由于我馆处于湘湖风景区,旅行游玩的观众会比较多,也增加了这一部分的比例。

4.居住地

在居住地的调查中,90份有效问卷中有7人不愿透露其居住地信息,所以此处分析样本量为83人。我们将观众居住地分为萧山区内、杭州市内(不含萧山区)、浙江省内(不含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外四部分。从分析结果看,萧山区内观众所占比例最高,达49%,杭州市内观众比例次之为29%浙江省内观众比例为13%,浙江省外观众比例最低,为9%这一观众比例与去年特展时所做观众调查数据有所差异,萧山区杭州市内与浙江省内观众比例均有所上升,省外观众比例下降。这与去年调查时间为国庆假期,今年调查时间为普通工作日有较大关系。同时也可反映出我馆在当地民众中的知名度有所上升,成为很多周边居民空闲时间的游玩选择。

5.职业

在观众职业分布上,学生占21%,公务人员占12%,教师占8%,博物馆及相关行业者占12%企业、公司职员占22%自由职业占14%退休人员占9%其他占2%。观众职业分布较为分散,并没有呈现出较多相关性。这些数据中,比较有趣的是考虑到博物馆及相关行业从业者基数较小,所有占观众12%的比例已经较为突出。说明此次临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同行业的关注,对于学术界人士有一定的吸引力。

6.教育程度

一般来说,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职业有一定的相关性。除受访的未成年人为小学、初中学历外,还有部分观众的学历也为小学初中水平,共占8%高中(中专、技校)占16%,大专及本科学历的观众占比最高(64%),硕士及以上学历为11%。一直以来,博物馆在人们的印象中都是高雅之地,阳春白雪。本次调查中观众受教育程度的比例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一观点。但博物馆作为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具有社会教育与传播的职能。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让所有观众都能在博物馆有所收获。与去年相比,低学历人群在调查观众中所占比例有所提升。

关于观众参观内容的调查主要有10个问题,接下去将一一作分析。

1.您今天是第几次来参观本馆?

在参与调查的观众中,首次来我馆的观众占44%,将近占了所有人数的一半。其次是第二次前来参观的观众,占26%。第三次和三次以上来馆的观众分别占17%13%。我馆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吸引很多来湘湖风景区的旅游的游客前来参观,所以初次来我馆的游客占比最高。但第二次、第三次及以上来我馆的游客数量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其中萧山本地人占了绝大多数,说明我馆在当地群众中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2.如果您不是首次来本馆,请问吸引您再次前来的原因是什么?

子女喜欢占30%,博物馆建筑占16%,特展占34%,活动占6%,藏品占10%,其他占4%。从比例上看,被特展吸引而来的观众占比最高,说明特展的举办在我馆观众群中有较高的吸引力,也说明我馆的特展对我馆吸引观众,增强业务水平有着较大的帮助。同时,我馆的观众群中,未成年人是主要的潜在群体。因此在之后的特展与日常活动中,多多举办针对未成年人的活动可以有效吸引观众前来。

3.在此次来我馆之前,你知道我们最近开设了名为《蛮荒之问——跨湖桥·河姆渡出土文物集萃》的临时展览吗?

54%的受访观众表示来馆前就知道此次临展,46%则不知道。这一数据表明,我馆在对外宣传临展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但仍可以加大宣传力度。

4.如果知道,请问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道这个消息?

在了解途径方面,报刊杂志占6%,微信公众号占64%,朋友推荐占24%,其他占6%。互联网时代使得人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传统的报刊杂志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主导地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取而代之成为主要宣传途径。我馆的微信公众号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一直是我馆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也是此次展览主要宣传媒介。从数据可以看出公众号针对此次临展的宣传已经有了一定的效果。口耳相传的形式在观众的获取途径中也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与我馆面向观众很多为当地居民有密切的联系。

5.你是否能看懂展览内容?

全部能看懂展览内容的观众占19%,大部分能看懂的占58%,基本能看懂的占23%,看不懂的观众占3%。受教育程度、学历、工作背景等的影响,观众对展览内容的解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一调查结果较真实的反映了这一情况。虽然参观者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我们要做的是面向所有观众的展览,让参观者或多或少都能从展览中获得一些信息。此次集萃展的举办,受到了学界的瞩目,在学术研究上有较大的价值,因此吸引了较多学者前来参观。但在此基础上,我们也要拉近与普通参观者的距离,让外行也能看到热闹。教育是博物馆主要功能之一,我们也希望能多做一些能让观众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展览,真正承担起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工作。

6.您对此次临展的总体印象如何?(多选)

此题为多项选择题。有47人认为展览内容丰富,29人认为展览很有趣, 18人认为展览很好玩,27评价还可以,1人觉得没意思,3人觉得不够深入,还有1人没什么感觉。总体来说,观众对此次展览的评价都是比较正面的,展览在展现地域特色、丰富学术内涵、增强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受到了观众的肯定。同时,展览的形式、布局等还有改进之处。不可否认,还有少数观众对展览并不满意。在之后的临展中,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展陈方式。

7.您觉得今天参观后最喜欢本次展览的哪些地方?(多选)

63人最喜欢的是展览的藏品,24人最喜欢教育活动, 33人最喜欢展陈设计,6人最喜欢文创品,21人最喜欢公共服务。此次集萃展出文物由我馆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诸暨市博物馆以及浙江省考古所四家单位提供,藏品受到观众的喜爱说明我们的努力受到了观众的肯定。但在教育活动、展陈设计、展览周边商品开发等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推陈出新。

8.您会向亲朋好友推荐参观我们的临时展览吗?

肯定会向亲朋好友推荐的参观者占了62%,看情况而定的参观者占38%,令人感到高兴的是,没有参观者选择了“肯定不会”这一选项。

9.您还会再来参观本馆吗?

高达96%的参观者表示会再来参观本馆,不会的参观者只占了4%89两题的数据都说明了参观者对此次临展的满意度较高。有观众表示,会再来看看博物馆的变化,比如临展等;有观众表示下次还会带孩子来参加博物馆的活动;有观众表示假期有空的时候就会来走走。不会来参观的观众大多数是因为路途遥远,为外省观众。

10.您希望将来在本馆看到哪方面内容的临展?

在希望看到的临展方面,观众的意见非常的多样。经过概括分类,主要包括传统文物类展览,比如古陶瓷、古钱币等,书画类展览,面向小朋友的科普方向展览,工艺品类展览,如剪纸、编织等,学术性较强的展览,具有地域特色的展览等等。多数观众都表达了对于博物馆尽可能频繁更换临时展览的需求。

此次观众调查时间紧张,调查的参观者数量并不十分充足,但调查结果仍反映出了一些现象。被调查的参观者性别比例较平衡,年龄以青年19-40岁)为主。参观者虽然以夫妻或者父母与孩子的组合形式居多,但其他形式同样存在。本地的参观者较多,但也不乏省外观众。参观者职业多样,但博物馆及相关行业者占观众的比例比较突出,说明此次临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同行业的关注,对于学术界人士有一定的吸引力。参观者的学历水平都较高,本科(含大专)及以上学历占到了77%。几乎一半前来参观的观众知道此次集萃展,说明此次临展的宣传的效果比较明显,但我们宣传途径还比较单一,多数观众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在对展览内容的理解上,绝大多数观众至少能基本看懂展览,并对此次展览的评价都是比较正面的,展览在展现地域特色、丰富学术内涵、增强科学知识等方面都受到了观众的肯定,其中展览的藏品是最受观众喜欢的部分。同时,大部分参观者也表示会向亲朋好友推荐此次展览,并且再次来参观本馆,期待我们能推出更多有趣、内容丰富的临时展览。

版权所有|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 浙ICP备202301003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902003698
技术支持:杭州淘艺数据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