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详情

2022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

2022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观众调查报告

 

2020928日,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馆11周年之际,我馆推出了全新的基本陈列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紧扣遗址原址保护这一特点,以考古作为核心元素,用故事性叙事方式重构跨湖桥文化脉络。展览分为湖底的遗址生活的画卷创造的艺术信仰的力量文明的交融五个单元,从跨湖桥遗址、下孙遗址4次考古发掘品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332件(组),以从物质到精神螺旋上升的展陈逻辑为故事线,积点成线,以线串面,展现跨湖桥先民的生活图景、技艺高度、信仰崇拜,体现勇立潮头的精神内涵。2020年展览推出之初,我馆于2021年春节期间进行了第一次观众调查,为我馆展览的改进收集了宝贵的反馈意见。但第一次观众调查时间短,收集样本少,为了能够获得更真实、更有效的数据,我馆在过去的2022年里将观众调查日常化,通过长达一年的观众调查获得了最全面直接的反馈,致力于为今后的展览工作提供重要参考。

此次观众调查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问卷由基本信息调查和参观内容调查两部分组成。题量总计为16题,其中基本信息调查为6题,参观内容调查为10题。由我馆宣教部向观众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211日至20221231日,并由文保陈列部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232张,其中无效问卷491张,有效问卷741张,有效问卷率60.1%。无效问卷主要为仅填写了正面的问卷,部分观众由于未看见问卷正面下方请转背面,谢谢!的提示忘记填写反面问卷问题,因此建议在此后的问卷调查中通过放大字号或者改变字体颜色等方法强调突出请转背面,谢谢的标识。


一、基本信息调查

对观众的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6项内容,分别为性别、参观模式、年龄、居住地、职业以及教育程度。

1.性别

741份有效问卷中有180人不愿透露性别,此处分析样本量为561人。从观众性别构成看,被调查观众中男性占38.9%,女性观众占61.1%,被调查观众中女性比例较高,说明我馆女性观众比男性观众要多,但也不排除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填写问卷的可能。结合同行人和年龄调查,我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吸引了许多家庭携孩子来学知识戏山水。而母亲在亲子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部分家庭往往是由母亲带领孩子出门游玩,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馆女性观众多于男性观众的原因。

 

2.同行者及人数

741份有效问卷中有218人不愿透露同行人数,此处分析样本量为523人。单独前来参观的观众占12.8%,而有同行者的观众占极大比例,为87.2%。其中,两人同行占36.4%,三人同行占29.6%,四人同行占16.9%,五人及以上同行占17.1%

456名结伴而行的观众中,有371名观众愿意透露与同行人的关系。其中,与家人同行的占比最高,为68.2%;与朋友同行的被调查者次之,占比19.1%,;接下来依次为与同学同行占比13.5%,与女/男友同行占比4.0%,与同事同行占1.9%


3.年龄

我们根据问卷中填写的年龄,将观众年龄段的划分为四段,分别表示未成年(0-18岁)、青年(19-40岁)、中年(41-65岁)以及老年(66岁以上)。741份有效问卷中有226人不愿透露其年龄,此处分析样本量为515人。

在观众年龄比例上,未成年所占比例最高55.6%;青年次之,所占比例为37.9%;中年占6.2%;老年人比例极低,仅为0.4%。说明我馆观众主要以青少年为主我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学习基地一直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4.居住地

741份有效问卷中有343人不愿透露其居住地信息,此处分析样本量为398人。我们将观众居住地分为萧山区内、杭州市内(不含萧山区)、浙江省内(不含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外四部分。

从分析结果看,萧山区内观众所占比例为34.4%,杭州市内观众比例为50.8%,浙江省内观众比例为6.0%,浙江省外观众比例为8.8%。这一观众比例与去年特展时所做观众调查的数据有所差异,杭州市内观众比例明显上升萧山区内浙江省省内外观众比例均出现了下降2023年由于疫情反复和防疫措施的调整,跨省旅游和跨市旅游比例大幅下降,游客可倾向于选择离家较近的市内旅游景点,因此我馆浙江省内外观众比例明显下降。杭州市内观众比例明显上升,除了疫情因素影响外,也反映了我馆在杭州市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不止是周边萧山居民,更是整个杭州居民空闲时间的游玩选择。


5.职业

741份有效问卷中有211人不愿透露职业,此处分析样本量为530人。在观众职业分布上,学生比例最高,占64.5%;企业、公司职员次之,占14.7 %;自由职业占5.5%,公务人员占5.1%,其他占3.8%,教师占3.0%,退休人员占2.1%,博物馆及相关行业者占1.3% 由此可见,我馆观众中学生比例格外高,其他观众职业分布较为分散,并没有呈现出较多相关性。我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学习基地,打造部落学校,开发《中华第一舟》和《跨湖桥祖先的厨房(炊具篇)》等研学课程,着力促进展教融合,一直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6.教育程度

741份有效问卷中有211人不愿透露教育程度,此处分析样本量为530人。在观众的教育程度分布上,小学学历比例最高,占31.3%;大专及本科次之,占30.9%;初中学历占18.5%,硕士学历占12.5%,高中(中专,技校)占6.8%博物馆作为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具有社会教育与传播的职能。为了更好地旅行博物馆教育职能,必须考虑博物馆目标人群,对观众受教育水平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确定展览信息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学习基地,我馆较高的青少年观众比例导致我馆观众小学初中学历观众占比接近50%大专及本科学历观众也占比例该学历的群体由于自身教育更容易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未知事物接收新知识我馆观众的特殊分布要求我们的展览既要通俗易懂又要信息量丰富满足观众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参观内容调查

对观众的参观内容的调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个方面:1.观众对我馆的参观情况,包括重游率和重游原因(第1-2题);2.观众对我馆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的知晓情况和得知途径(第3-4题);3.观众对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的评价,包括对展览的理解程度,对展览的整体评价等(第5-7题);4.对观众后续活动的了解,包括推荐可能性、重游可能性和看法建议等(第8-10题)。


1.您今天是第几次来参观本馆?

在参与调查的观众中,首次来我馆的观众占76.5%,其次是第二次前来参观的观众,占14.1%。第三次和三次以上来馆的观众分别占1.8%7.6%我馆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吸引很多来跨湖桥景区的旅游的游客前来参观,所以初次来我馆的游客占比都较高。与2021年观众调查相比,首次来馆观众的比例有所提升,说明我馆对周边地区游客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这与我馆所处的跨湖桥景区的有力开发和宣传是分不开的。初访游客的增多,也给了我们压力,如何留住观众,让新增长的观众能成为我馆的长期粉丝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的难题。

 

2.如果您不是首次来本馆,请问吸引您再次前来的原因是什么?

子女喜欢占15.0%,博物馆建筑占34.4%,特展占19.9%,活动占19.2%,藏品占36.1%,其他占16.5%被藏品再次吸引的观众占比最高反映了跨湖桥文化本身的魅力之大作为博物馆我们需要继续挖掘跨湖桥文化的潜在价值和魅力并将这份魅力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博物馆建筑和子女喜欢也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因素。我馆位于跨湖桥景区中心的有利位置,博物馆建筑吸引了很多来湘湖旅游的旅客再次来馆参观。我馆开设的部落学校第二课堂学习基地自重新开馆以来一直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及其家长再次来参观。特展和活动作为博物馆在基本陈列之外的补充,是保持博物馆新鲜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能吸引游客再次进馆的重要因素。本次调查中,特展和活动都相较2021年占比有了明显提高。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举办了《砚国明珠——上饶市博物馆藏砚山宋代戴家制砚作坊遗址出土文物展》、《江汉荡荡 穆穆曾侯——来自古代曾国的宝藏特展》、《华衣冠佩——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展》、《大河上下——中国古代北方系青铜器精品文物展览》等精品展览,将中国各地的精美文物和悠久历史故事带给观众。开展了宋韵研学活动,“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主题日活动和新春、端午等传统节日活动,活动形式多样,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举办高质量的特展,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争取吸引更多回头客观众。

 

3.在此次来我馆之前,你知道我们最近开放了了全新基本展览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吗?

知道的观众占比24.0%,不知道的占76.0%这一数据表明,我馆对此次基本陈列的宣传存在不足,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4.如果知道,请问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这个消息?

报刊杂志占比3.8%,微信公众号占比30.5%,朋友推荐占比46.1%,其他占比19.6%。与比2021年调查问卷数据相比,报刊杂志占比从8.3%降至3.8%。互联网时代使得人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传统的报刊杂志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主导地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取而代之成为主要宣传途径。微信公众号占比虽比2021年略有下降,但仍保持在30%以上。我馆的微信公众号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一直是我馆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也是此次展览的主要宣传媒介。朋友推荐占比从2021年的38.6%上涨至46.1%,有明显提高,说明我馆在观众群体中有着较好的口碑,在参观体验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观众更加乐于将我馆推荐给亲朋好友。其他占比从15%提高到19.6%,既包括学校活动、纪录片的宣传,也包括小红书、微博、b站、地图导航、抖音等新兴网络平台,鼓励我们继续积极创新宣传渠道的多样化,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面,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来馆参观。

 

5.你是否能看懂展览内容?

全都能看懂的占比30.5%,大部分能看懂的占比40.6%,基本能看懂的占比25.6%,看不懂的占比3.2%。受教育程度、学历、工作背景等的影响,观众对展览内容的解读会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参观者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我们要做的是面向所有观众的展览,让参观者或多或少都能从展览中获得一些信息。相较2021年的调查结果,全都能看懂和大部分能看懂的观众占比从68.1%提高至71.1%,看不懂的观众占比也从0.8%提高到3.2%。说明从整体上来看,观众对展览的理解程度有所提高,但也有小部分观众依旧看不懂展览。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我们也希望能多做一些能让观众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展览,真正承担起,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工作。考虑到我馆观众中初中以下的学生较多,年龄较小,对展览的理解上可能出现困难。在今后的展览中,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改进,通过实物展品+图版信息+多媒体的多层展示形式以及展览语言的通俗化,让反映看不懂展览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6.您对我馆本次展览的总体印象如何?(可多选)

从观众对展览的评价上看,认为很丰富的占比61.7%,很有趣占比56.4%,很好玩占比39.5%,还可以占比24.6%,没意思占比2.43%,其他占比2.8%。总体来说,观众对此次展览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展览内容丰满,资料详实,信息量大,除了精美的文物展示,也不乏图形、图版、实物还原等视觉化的展示,另外还有可以动手体验的互动展品。这些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不可否认,还有极少数观众对展览并不满意。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展陈方式。

 

7.您觉得今天参观后最喜欢本次展览的哪些地方?(可多选)

展品占比最高,达59.0%;展陈设计次之,占比57.0%;文创产品占比28.2%,教育活动占比27.8%,公共服务占比13.6%,其他占比6.1%。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展览模式。大家前来看展的关注点和目标期待各不相同,每个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也并不一样。由单纯乐于欣赏文物的观众,也有倾向于动手参与体验的观众,有偏好图像视听效果的观众,也有喜欢通过阅读展板文字迅速获取知识的观众。只要观众能从我们的展览中找到自己的观展模式,并从中得到自己的体验,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但在教育活动、展陈设计、展览周边商品开发等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推陈出新。

 

8.您会向亲朋好友推荐参观我们的展览吗?

选择会的观众占比87.8%,不会占比9.3%,其他占比2.8%。观众愿意将我馆展览推荐给亲朋好友说明观众对展览满意度较高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观众口耳相传也是我们展览最好的宣传手段

 

9.您还会再来参观本馆吗?

选择会的观众占比84.8%,不会占比15.2%。数据说明绝大部分观众对我馆展览的满意度较高愿意再来参观选择不会再来的观众多表示路途遥远不便再来参观

 

10.您对我馆全新的跨湖桥文化主题展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在本题中,多数观众高度赞赏了我们的工作,表示“没有建议,非常好”“做得很好,继续保持”“希望越办越好”等等,观众的肯定是我们今后工作再接再厉、精益求精的最好动力。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观众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统计,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我馆也根据反馈针对性进行改进。

119位观众表示希望展览中多一些互动。随着观众素质和观展经验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博物馆互动体验设施提出了新要求,希望能够增加互动体验过程,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氛围和有趣深刻的观展体验。我馆改陈在设计之初就加入了许多互动的元素,例如基本陈列厅中的古湘湖生境游戏、家猪畜养互动展项等等,并开辟了部落学校作为联接主展厅与水下遗址原址保护厅的互动体验空间。针对观众提出来的建议,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首先维护好现有的互动体验装置,充分利用部落学校的空间开展更多的互动体验游戏和活动。其次,我们会学习他馆优秀经验,利用高科技创新技术增加展览的互动性,进而增加与观众的距离改善观展体验

2)有17位观众表示希望能够增添讲解员,进行人工讲解。我馆宣传部现有5名讲解员,10人以上团队可预约讲解员讲解。不少非团队出游的观众也希望能有讲解员进行详细讲解,以便更深刻地理解文物和展览。但由于我馆日参观人数较多,讲解员分身乏术。为了满足观众需求,我馆开发了导览器租借服务。观众可以在前台自行租借导览器,在参观过程中,将文物标识牌上的数字输入导览器,便可以听到具体讲解。但多数观众并不知晓该服务的存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宣传和推广导览器租借服务,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和前台更详细醒目地介绍服务的操作流程,以满足观众的参观需要。

313位观众表示馆内空调需开大一些,展厅内太过炎热。我馆空调系统于2009年开馆之日建成,2020年展览改造时未进行改进。历经13年,馆内空调系统因为过于老旧,功率不高,特别是在夏季,无法满足展厅内文物保护和观众参观的要求。因此,我馆于2022年下半年启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陈列厅恒温恒湿(空调)设备改造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施工阶段,预计将于20233月份完工。

48位观众表示可以加大对展览的宣传。互联网时代使得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传统的报刊杂志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主导地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取而代之成为主要宣传途径。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馆将借助包括小红书、微博、b站、地图导航、抖音等新兴网络平台,积极创新宣传渠道的多样化,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面,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来馆参观。

57位观众表示遗址厅灯光太暗,容易摔伤。针对观众提出的这个问题,我们对遗址厅的灯光进行了改造,更换了走道两侧的灯泡,调整了灯泡亮度,在确保灯光不影响遗址的前提下保证观众的参观安全。

 

版权所有| 跨湖桥遗址博物馆 | 浙ICP备2023010030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902003698
技术支持:杭州淘艺数据技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