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观众调查报告
2023年8月4日,在亚运会来临之际,我馆与四川博物院合作,推出了“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紧扣以“古代体育”作为核心元素,用“故事性”叙事方式在观众面前再次展现了、了中国古代人民的体育文化生活。本次特展分为“竞之礼”、“竞之武”、“竞之戏”、”竞之力”、“竞之艺”以及“竞之源”六个单元。从我馆、四川博物院以及其余18个协办单位中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文物103件/套,以从物质到精神螺旋上升的展陈逻辑为故事线,积点成线,以线串面,展现中国古代先民的体育活动图景,体现中华体育源远流长。
此次观众调查主要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展开,问卷由基本信息调查和参观内容调查两部分组成。题量总计为16题,其中基本信息调查为6题,参观内容调查为10题。由我馆宣教部向观众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3年8月19日至2023年8月20日,并由文保陈列部统计数据并分析结果。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91张,其中无效问卷2张,有效问卷89张,有效问卷率97.8%。
一、基本信息调查
对观众的基本信息的调查主要包括6项内容,分别为性别、同行者及人数、年龄、居住地、职业以及教育程度。
1.性别
89份有效问卷中有2人不愿透露性别,此处分析样本量为87人。从观众性别构成看,被调查观众中男性占42.5%,女性观众占57.5%,被调查观众中女性比例较高,说明我馆女性观众比男性观众要多,但也不排除女性比男性更愿意填写问卷的可能。结合同行人和年龄调查,我馆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吸引了许多家庭携孩子来学知识戏山水。而母亲在亲子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大部分家庭往往是由母亲带领孩子出门游玩,这也一定程度上解释了我馆女性观众多于男性观众的原因。
2.同行者及人数
89份有效问卷中有12人不愿透露同行人数,此处分析样本量为77人。单独前来参观的观众占6.5%,而有同行者的观众占极大比例,为68.2%。其中,两人同行占20.8%,三人同行占23.4%,四人同行占19.5%,五人及以上同行占45.5%。
在84名结伴而行的观众中,有78名观众愿意透露与同行人的关系。其中,与家人同行的占比最高,为82.1%;与同学同行的被调查者次之,占比12.8%;接下来依次为与朋友同行占比5.1%。
3.年龄
我们根据问卷中填写的年龄,将观众年龄段的划分为四段,分别表示未成年(0-18岁)、青年(19-40岁)、中年(41-65岁)以及老年(66岁以上)。89份有效问卷中有1人不愿透露其年龄,此处分析样本量为88人。
在观众年龄比例上,未成年所占比例最高,76.1%;青年次之,所占比例为6.3%;中年占6.8%;老年人比例极低,仅为1.1%。说明我馆观众主要以青少年为主,我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学习基地,一直深受青少年观众的喜爱。
4.居住地
89份有效问卷中有6人不愿透露其居住地信息,此处分析样本量为83人。我们将观众居住地分为萧山区内、杭州市内(不含萧山区)、浙江省内(不含杭州市)以及浙江省外四部分。
从分析结果看,萧山区内观众所占比例为54.2%,杭州市内观众比例为27.7%,浙江省内观众比例为7.2%,浙江省外观众比例为10.8%。这一观众比例与去年观众调查的数据有所差异,萧山区内观众比例明显上升,杭州市内观众比例均出现了下降,而浙江省省内外观众比例也有所上升。2023年由于文旅产业的恢复,跨省旅游和跨市旅游比例开始回升,因此我馆浙江省内外观众比例有所上升。杭州市内观众比例明显下降,除了旅游业的恢复因素影响外,也反映了我馆在全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提高,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不止是周边萧山居民,更是国内游客空闲时间的游玩选择。
5.职业
89份有效问卷中有0人不愿透露职业,此处分析样本量为89人。在观众职业分布上,学生比例最高,占76.4%;公务人员次之,占6.7 %;自由职业占5.6%,其他占4.5%,教师占3.4%,企业、公司职员占2.3%,退休人员占1.1%,博物馆及相关行业者占0%。 由此可见,我馆观众中学生比例格外高,其他观众职业分布较为分散,并没有呈现出较多相关性。我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学习基地,打造部落学校,并结合亚运会开设的“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深受学生们的欢迎。
6.教育程度
89份有效问卷中有4人不愿透露教育程度,此处分析样本量为85人。在观众的教育程度分布上,小学学历比例最高,占61.8%;大专及本科次之,占16.9%;初中学历占10.1%,硕士学历占5.6%,高中(中专,技校)占1.1%。博物馆作为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具有社会教育与传播的职能。为了更好地旅行博物馆教育职能,必须考虑博物馆目标人群,对观众受教育水平进行了解,以便更好地确定展览信息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第二课堂学习基地,我馆较高的青少年观众比例导致我馆观众小学初中学历观众占比超过60%。大专及本科学历观众也占比例,该学历的群体由于自身教育,更容易对博物馆产生兴趣,乐于探索未知事物,接收新知识。我馆观众的特殊分布要求我们的展览既要通俗易懂,又要信息量丰富,满足观众学习新知识的需要。
二、参观内容调查
对观众的参观内容的调查主要可以分为以下4个方面:1.观众对我馆的参观情况,包括重游率和重游原因(第1-2题);2.观众对我馆“勇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的知晓情况和得知途径(第3-4题);3.观众对“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的评价,包括对展览的理解程度,对展览的整体评价等(第5-7题);4.对观众后续活动的了解,包括推荐可能性、重游可能性和看法建议等(第8-10题)。
1.您今天是第几次来参观本馆?
在参与调查的观众中,首次来我馆的观众占76.4%,其次是第二次前来参观的观众,占18.%。第三次和三次以上来馆的观众分别占3.4%和2.3%。我馆优越的地理位置能吸引很多来跨湖桥景区旅游的游客前来参观,所以初次来我馆的游客占比都较高。与2022年观众调查相比,首次来馆观众的比例有所提升,说明我馆对周边地区游客的吸引力在不断增强,这与我馆所处的跨湖桥景区的有力开发和宣传是分不开的。初访游客的增多,也给了我们压力,如何留住观众,让新增长的观众能成为我馆的长期粉丝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新的难题。
2.如果您不是首次来本馆,请问吸引您再次前来的原因是什么?
子女喜欢占13.4%,博物馆建筑占28.1%,特展占12.4%,活动占20.2%,藏品占20.2%,其他占10.1%。被博物馆建筑再次吸引的观众占比最高。我馆位于跨湖桥景区中心的有利位置,博物馆建筑风格独特,外观宏伟大气,吸引了很多来湘湖旅游的旅客再次来馆参观。活动和藏品也是吸引游客前来的重要因素。反映了跨湖桥文化的魅力之大作为博物馆我们需要继续挖掘跨湖桥文化的潜在价值和魅力,并将这份魅力传递给更多的观众。子女喜欢也是观众再次前来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馆开设的部落学校第二课堂学习基地自重新开馆以来一直深受小朋友们的喜爱,也吸引了很多小朋友及其家长再次来参观。此外,特展作为博物馆在基本陈列之外的补充,是保持博物馆新鲜感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能吸引游客再次进馆的重要因素。今年我们响应亚运,举办了“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将中国各地与体育竞技相关的精美文物和悠久历史故事带给观众。并在展览中设置了趣味投壶活动,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寓教于乐。在下一阶段工作中,我们会再接再厉,举办高质量的特展,开展多形式的活动,争取吸引更多回头客观众。
3.在此次来我馆之前,你知道我们最近开设了名为《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的临时展览吗?
知道的观众占比42.7%,不知道的占57.3%。这一数据表明,我馆对此次基本陈列的宣传存在不足,需要继续加大宣传力度。
4.如果知道,请问您是通过何种途径了解到这个消息?
报刊杂志占比6.7%,微信公众号占比41.6%,朋友推荐占比27%,其他占比19.1%。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人民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传统的报刊杂志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主导地位,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取而代之成为主要宣传途径。微信公众号占比较2022年上涨了11.1%。我馆的微信公众号“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一直是我馆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也是此次展览的主要宣传媒介。朋友推荐也是观众了解到我馆特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说明我馆在观众群体中有着较好的口碑,在参观体验上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观众更加乐于将我馆推荐给亲朋好友。其他占比较去年基本持平,既包括学校活动、公交交通站台的宣传,也包括小红书、地图导航、抖音等新兴网络平台,鼓励我们继续积极创新宣传渠道的多样化,加强宣传力度,拓宽宣传面,吸引越来越多的观众来馆参观。
5.你是否能看懂展览内容?
全都能看懂的占比32.6%,大部分能看懂的占比42.7%,基本能看懂的占比21.4%,看不懂的占比3.4%。受教育程度、学历、工作背景等的影响,观众对展览内容的解读会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参观者的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我们要做的是面向所有观众的展览,让参观者或多或少都能从展览中获得一些信息。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观众都能看懂展览,但也有小部分观众依旧看不懂展览。教育是博物馆的主要功能之一,我们也希望能多做一些能让观众看得懂,看得明白的展览,真正承担起,面向社会大众的科普工作。考虑到我馆观众中初中以下的学生较多,年龄较小,对展览的理解上可能出现困难。在今后的展览中,我们将进一步进行改进,通过“实物展品+图版信息+多媒体”的多层展示形式以及展览语言的通俗化,让反映看不懂展览的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
6.您对我馆本次展览的总体印象如何?(可多选)
从观众对展览的评价上看,认为很丰富的占比80.9%,很有趣占比84.3%,很好玩占比70.8%,还可以占比9%,没意思占比0%,其他占比2.3%。总体来说,观众对此次展览的评价都是非常正面的。展览内容丰满,资料详实,信息量大,除了精美的文物展示,也不乏图形、图版、实物还原等视觉化的展示,另外还有可以动手体验的互动活动。这些都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但不可否认,还有极少数观众对展览并不满意。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展陈方式。
7.您觉得今天参观后最喜欢本次展览的哪些地方?(可多选)
展品占比最高,达74.2%;教育活动次之,占比57.3%;展陈设计占比45.0%,文创产品占比39.3%,公共服务占比30.3%,其他占比3.4%。一千个观众心中就有一千个展览模式。大家前来看展的关注点和目标期待各不相同,每个人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方式也并不一样。由单纯乐于欣赏文物的观众,也有倾向于动手参与体验的观众,有偏好图像视听效果的观众,也有喜欢通过阅读展板文字迅速获取知识的观众。只要观众能从我们的展览中找到自己的观展模式,并从中得到自己的体验,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回报。但在公共服务、展览周边商品开发等方面,我们还需要不断探索,推陈出新。
8.您会向亲朋好友推荐参观我们的展览吗?
选择会的观众占比80.9%,不会占比0%,看情况占比18.1%。观众愿意将我馆展览推荐给亲朋好友说明观众对展览满意度较高,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观众口耳相传也是我们展览最好的宣传手段。
9.您还会再来参观本馆吗?
选择会的观众占比94.4%,不会占比4.5%。数据说明绝大部分观众对我馆展览的满意度较高,愿意再来参观。选择不会再来的观众多表示路途遥远,不便再来参观。
10.您对我馆全新的跨湖桥文化主题展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在本题中,多数观众高度赞赏了我们的工作,表示“没有建议,非常好”“做得很好,继续保持”“希望越办越好”等等,观众的肯定是我们今后工作再接再厉、精益求精的最好动力。当然,我们的工作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不少观众也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建议。经过统计,观众的意见和建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我馆也根据反馈针对性进行改进。
(1)有14位观众表示希望特展中可以多一些互动和趣味性的活动。随着观众观展经验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对博物馆互动体验设施提出了新要求,希望能够增加互动体验过程,带来沉浸式的体验氛围和有趣深刻的观展体验。本次特展在设计之初就加入了许多互动的元素和趣味性的小活动,例如投壶小游戏、互动和拓展小游戏以及太极教学互动展项等等。针对观众提出来的建议,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首先维护好现有的互动体验装置,并增设一些动画元素,充分利用部落学校的空间开展更多的互动体验游戏和活动,让小朋友们能从玩乐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其次,我们会学习他馆优秀经验,利用高科技创新技术增加展览的互动性,进而增加与观众的距离,改善观展体验。
(2)有11位观众表示希望特展中可以多增加一些与跨湖桥历史相关的文物。随着观众素质的提高,观众对展览的要求也开始提高。跨湖桥的历史与相关信息是大多数进馆观众想要了解的。本次特展响应亚运会的来临,主题与体育运动息息相关,向观众展示了古人喜爱的运动以及他们运动时的场景。针对观众提出的这个意见,在未来的特展中,我馆将从跨湖桥遗址、下孙遗址4次考古发掘品中挑选更多具有代表性且与主题相关的文物进行展示并带领观众进行解读,将特展与跨湖桥文化进行结合,推出与众不同的特展,做到将自身的优势发挥到最到,同时这样也能展现跨湖桥先民的生活图景、技艺高度、信仰崇拜,体现“勇立潮头”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