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湖桥遗址博物馆2023年度报告
2023年是杭州亚运会胜利举办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工作思想指引下,全馆同志齐心协力,无论是博物馆陈列展览、藏品研究、遗址保护、宣传教育和服务保障上,争做亚运急先锋,圆满完成了媒体接待点的保障任务。结合博物馆中长期规划工作要求,积极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新思路,现将2023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开展党员学习教育活动,促进业务能力提升
1、党支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各级全会精神,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奋勇前进,勇扛使命、勇挑重担,始终坚持“八八战略”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统领地位,发挥党员先进性,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立潮头,继续深入发掘跨湖桥文化的内涵,以开拓创新为理念,做好跨湖桥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2、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党员固定学习日和组织各类活动,建立以“日常教育为基础、专题教育为主线、时势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机制。积极发挥“萧山区共产党员先锋岗”作用。党员干部带头肩负责任担当,以“传承萧山历史,弘扬跨湖桥文化”为己任,立足本馆特色,以开拓创新为理念,学习各类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规范意识和业务能力,实现博物馆工作全面提升。
二、开展藏品鉴定与研究,深挖藏品价值
1、我馆承担着“中华第一舟”的文物保护任务,在专家的指导下具体承担独木舟及木构件脱水保护的科研工作。目前,独木舟的脱水工作已进入自然风干阶段,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保护成绩有目共睹。
2、我馆的第三个浙江省文物保护科技项目“跨湖桥独木舟及相关土遗址的精密监测和响应措施研究”,完成精密监测设备安装、数据采集分析及课题验收工作。
3、2023年3月,邀请浙江省文物鉴定专家完成了873件/组馆藏文物的鉴定工作。目前馆藏文物中一级珍贵文物19件,二级珍贵文物46件,三级珍贵文物139件/组,一般文物669件。
三、注重争优创先,提升博物馆影响力
1、2023年5月,由浙江省文物局、浙江省博物馆学会共同推出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评选活动,经过馆内甄选、社会评选、专家审选等程序,跨湖桥遗址博物馆独木舟(“中华第一舟”)荣获首届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称号。
2、在由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杭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杭州市总工会、共青团杭州市委联合举办的以“迎亚运、做先锋”为主题的第五届景点景区讲解员服务技能大赛中,讲解员张天星被授予杭州市“优秀讲解员”荣誉称号。在杭州市园文局主办的2023年杭州市讲解员技能竞赛中,张天星获得三星级讲解员,顾玉丹、郑思源获得二星级讲解员。在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讲解员技术比武中,张天星获二等奖,郑思源获三等奖。
3、在“八八战略”在身边暨“守好红色根脉·赓续奋斗力量”萧山区职工宣讲大赛中,张天星荣获三等奖。在湘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明德守法我来说”青年干部演讲大赛中,郑思源获二等奖,王鑫获三等奖。
4、2023年1月,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被评为2022年度先进集体。
四、喜迎亚运盛会,重点打造体育联展
基本陈列是跨湖桥文化宣传的灵魂,引进展览是博物馆的活力源泉。我馆积极整合资源,广泛开展馆际合作。2023年先后引进《大河上下——中国古代北方系青铜器精品文物展览》《海风山骨——福建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特展》《野马尘埃——赵跃鹏个人画展》《竞出东方——中国古代体育文物特展》《玉耀长河——凌家滩文化展》等展览,完成网上展厅临展720VR视频拍摄。为配合展览还举办了《昙石山—福建海洋文化从这里开始》《竞出东方:一场全民健身的古代运动会》《凌家滩与中华文明》等讲座。
在做好展览引进的同时,加强文物外借交流工作。2023年,我馆配合浙江省博物馆举办“向东是大海——浙江海洋文化展”,外借海豚上颌骨、蟹螯;配合杭州博物馆(杭州博物院筹)举办“物华天宝——杭州出土文物精品陈列”,外借木桨等36件文物。应第19届亚运会组委会、第4届亚残运会办公室要求,为充分展现“中国特色、亚运风采、精彩纷呈”,成就“史上最成功的亚运会、亚残运会”,外借10件文物复制品。
五、深入馆校互动,丰富社教活动
1、以“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科普宣传周”等各类节日为契机举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宣传普及跨湖桥文化和文博知识。如:跨湖桥遗址原址保护暨大型出土(出水)木质文物保护成果图片展览、跨湖桥文化有奖知识问答、跨湖桥文化讲堂、研学课程《中华第一舟》《土火奇遇记——彩陶》《跨湖桥祖先的厨房(釜甑篇)》“宋韵探博”暑假博物馆研学实践活动、跨湖桥经典文物拼图、3D打印体验、跨湖桥记忆之活字印刷体验、雕版印刷体验、造纸术体验活动、“传承文明 我是小小修复师”主题活动等。2023年共接待游客509359人次,其中青少年88493人次。
2、打造“第二课堂”活动品牌,博物馆目前已经开展有“校园巡讲”“社区巡讲”“你点我送”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把《跨湖桥遗址十大之最》《中国古近代船舶知识图片展》《越人歌》《童画船舶获奖作品》《江汉荡荡 穆穆曾侯——来自古代曾国的宝藏特展》图片等流动展览送入校园,让莘莘学子能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开阔视野,让更多同学有机会感知跨湖桥文化的魅力。同时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丰富流动博物馆内容,满足更多学生的需求。
3、博物馆与《萧山日报》小记者团开展联动。在组织小记者们参观展厅的同时,还为小记者们提供研学、手工制作等活动,加深对跨湖桥文化的了解。
4、加强讲解员队伍建设,鼓励讲解员“走出去”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交流,不断提升讲解员队伍素质。讲解员张天星参加了有中国博物馆协会主办的中国博协2023年讲解员高级培训;讲解员郑思源参加了由杭州市园文局举办的杭州市景区讲解员素质提升活动;讲解员郑思源参加了由杭州市园文局举办的2023年全市文博单位宣教骨干培训班。
六、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助力博物馆定级工作
为顺利推进跨湖桥遗址发掘文物的定级保护研究和我馆一级博物馆评定工作,已于今年8月完成博物馆文物鉴定室修复室改造工程,并采购相关文保修复设备。为保障亚运会接待工作,完成遗址厅观光电梯加装和陈列厅恒温恒湿改造工程等项目。
七、牵头组织博协活动,体现责任担当
1、因第八届中国公共考古·跨湖桥论坛延期,于2023年11月在萧山顺利召开中国博物馆协会史前遗址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会议围绕新时代的博物馆创新·发展·传承,深入探讨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展览交流、研学活动、文创产品推介等内容。参加本次会议的有中国博物馆协会刘曙光理事长、张礼智顾问、专委会34家会员单位专家和代表,3家准会员单位及6家特邀单位的百余位代表。中国博物馆协会刘曙光理事长对专委会工作作了高度评价,表示专委会年会内容丰富,学术性强。
2、11月23日—26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文物报社、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以“新时代博物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首届中国博物馆学大会设置四个平行论坛,我馆作为中国博协史前遗址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单位,和考古与遗址博物馆专委会主任单位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共同组织承办第三平行论坛“考古成果的博物馆转化传播与遗址博物馆建设”。
3、为“十四五”及未来的中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借鉴,根据中国博物馆协会与中国文物报社工作安排,跨湖桥遗址博物馆顺利完成《“勇立潮头——跨湖桥文化主题展”·策展笔记》编撰出版工作。
4、2023年5月本专委会“中国史前遗址博物馆研究”课题顺利结项,并出版专著《中国史前遗址博物馆研究》。专著分综合篇和专题篇,对史前遗址博物馆多方面的思考与成果进行了全面回顾和总结,为同类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定借鉴。
5、2023年5月由中国博物馆协会编写的《中国考古遗址博物馆(全二册)》荣获2022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该书上卷由本专委会25家史前遗址博物馆完成编撰工作。
八、落实责任主体,确保安全无事故
跨湖桥遗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保卫工作是文物安全工作的生命线。开馆以来博物馆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安全教育更是常抓不懈。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签订年度《安全责任书》,扎实抓好博物馆各项安全措施的落实,切实保障博物馆及馆藏文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