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上新 | 118件/套来自虢国的玉器精品即将惊艳登场!
由跨湖桥遗址博物馆与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敬天格物——西周虢国玉器精品展》将于2025年6月13日15点在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开幕。
开幕式后,三门峡市虢国博物馆研究馆员刘社刚将作《勋在王室,礼藏崤函——虢国的历史与文化》主题讲座。
在2025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临之际,我们诚邀您共赴一场穿越三千年的玉文化盛宴。
虢国墓地是一座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且保存完好的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的邦国公墓,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虢国墓地出土的玉器,玉质优良,造型多样,纹饰精美,工艺精湛,代表了周代玉雕的最高水平,被誉为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
本次展览精选虢国墓地出土的 118件/套珍贵玉器 ,其中一级文物30件/套,以“礼玉、佩玉、殓玉、用具、饰件”五大单元,全景式呈现西周虢国的礼制文明、审美意趣与精神世界。
展览内容抢先看
第一部分
以玉载礼·敬天崇祖
(礼玉)
礼玉是中国古代礼制文化中的核心组成部分,专指用于祭祀、朝觐、典礼等重大礼仪活动的玉器。礼玉的形制、纹饰与使用规范,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与文化传统。
01六器礼祭(祭祀用玉)
“六器”分别是玉璧、玉琮、玉圭、玉璋、玉璜和玉琥,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形制、用途与象征意义,共同构成古代礼玉体系的核心。
02镇国之瑞(仪仗用玉)
仪仗玉器主要用于祭祀、朝觐、军事活动等庄重场合,象征着权力、威严与神圣。这些玉器不仅是礼仪活动中的实用器具,更是政治地位与精神信仰的体现,其形制与纹饰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03玉柄流光(柄形器)
柄形器形制多样,功能尚存争议,但普遍认为其与礼仪、祭祀或权力象征密切相关。它们多出土于高等级墓葬或祭祀遗址,表明其使用者身份尊贵,可能与古代贵族或祭司阶层有关。
第二部分
以玉比德·携佩护佑
(佩玉)
佩玉,是古代随身佩带的装饰性玉器,是显示身份、地位和人格追求的标志。虢国墓地出土的佩玉可分为组合佩饰和单体佩饰两大类,反映了虢国人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01玉佩琼琚(组玉佩及串饰)
西周的宗法礼制社会中,组玉佩的联缀方式和数量同样与佩戴者的身份地位关系密切。
02人神之间(神话祥瑞动物)
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有一类具有神秘色彩的人与动物形象,诸如龙、凤、人龙合雕纹、兽面纹等,带有神话传说的虚幻色彩。这些神话祥瑞动物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崇拜和精神寄托。
03万象自然(仿生动物玉雕)
虢国墓地出土玉器中,最为精美的当属仿生动物玉雕。据统计,出土动物玉雕有虎、鹿、象等30多种300多件,几乎囊括了北温带地区常见的动物类别。这些动物纹饰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神灵和生命的崇拜,也体现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部分
以玉殓葬·事死如生
(殓玉)
殓玉,又称葬玉,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指为逝者陪葬的玉器。殓玉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玉的崇拜,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宗教信仰和丧葬习俗。
第四部分
以玉为具·怀瑾握瑜
(玉用具)
第五部分
以玉为饰·琳琅满目
(玉饰件)
玉饰件的种类繁多,除了佩戴于身的玉器,还有装饰于衣服或器物的饰件,或者其他不明用途的饰件,既彰显了佩戴者的品味与修养,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祈愿。
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9月14日,欢迎您来观展。